细论不同己土日柱的干支体像及其造化特征

己土,代表事物进入长养之中的运化、繁育阶段,其德尤其中正,但体性细腻柔弱。其像,在天为云霓、云霞、大气、原气;在地则为田园、原野、沟渠。

故此,它低调、含蓄、阴湿;土行四季,非木所能克,非水而能荡,适宜嫁禾,火少则能晦,能生金,令金增益光彩。

论其特性,在于卑湿。所谓“无所为而得”,随行四季,位居中央;万物含秀,抑屈而起。

论气,长生在酉,沐浴在申,冠带在未,临官在午,帝旺在巳;衰于辰,病于卯、死于寅,墓于丑,绝于子,胎于亥,养于戌。

论势,则旺于四立前的十八日,相于夏,休于秋,囚于冬,死于春。能克壬癸亥子水,受甲乙寅卯克;能生庚辛申酉金,受丙丁巳午生。

己土属阴,谓之“田地山园”之土,可种养万物,要刑、冲、破、害,即耕凿之论。土属中央,名曰“稼穑”。五常主信,其色黄,味甘,其性重厚。

《三命通会》中说:“己土继戊之后,乃天之元气,地之真土。清气上升,冲和天地,浊气下降,聚生万物,谓之阴土。

天、地、人三才皆不可缺此土,如乾坤中一媒妁,阴阳失此,岂能配偶?故于四行无不在,于四时则寄旺焉,乃真土也”。

《格物至言》中说:“己阴土。田园稼穑,茀厥丰草。先勿令官杀混杂,更遇雨旸时若,高湿得宜;

又春耕喜木,夏耘喜水,秋收喜火与金,冬藏喜土,数者得宜,自然秀实,受享富贵。

更知向阳之地,春光先到,盖己逢丙,无人不发,即舒配酌取,终能发达者,不离丙火范围”。

这里意思是说,己土由于是阴性之物,对于环境特别敏感。所以:春耕喜木,夏耘喜水,秋收喜火与金,冬藏则喜土。

又湿土之己,阴湿体弱,最喜丙火相助,所谓“盖己逢丙,无人不发”。但也要“舒配酌取”。

《十干体像诗》又说:“己土田园属四维,坤深能为万物基;水金旺处身还弱,火土功成局最奇;

失令岂能埋剑戟,得时方可用镃基;漫夸印旺兼多合,不遇刑冲总不宜”。这里的意思是说:

己土属于田园泥沙之土,散布于辰戌丑未四角,包含又金木水火,是万物的立身的基础。不过,需要己土根深才行。

金水多己土更弱,还要火土方能功成。如果失令己土,纵然金多也无用,得时可以镃基。

如果遇上火印,遇到合,己土不得时令,还不能轻言成功,这时,最好遇到刑冲,反而是吉像。因为,己土喜松动生发。

《滴天髓》又说:“己土卑湿,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旺。火少火晦,金多金光。若要物盛,宜助宜帮”。

这里的意思是说,己土为柔土,它能生木,非木所能克,故不愁木盛;土能纳水,非水能荡,故不畏水旺。无根之火不能生湿土,故火少则火晦。

湿土能生金,故金多则金的光彩反而可观。此是无为而有为之妙用。若要己土长久旺盛天地之间,则宜帮助为佳。

一、不同六己日柱的干支体像;

1、己丑日柱;

己丑日,土坐金墓,丑中有水,故取“足水腴田”之像。也就是土质肥沃的水稻田。这时最喜太阳高照,丰收可旺。

丙火也是正印,正印有权,必见文章事业。而且,金库为武库,若冲开,也易成武榜功名。喜行火土乙运,忌行金水甲运。

2、己卯日柱;

己卯日,自坐病地,故取“休囚失气之土”之像。这是土质较为贫瘠之地,不是“腴田”,所以有“己土坐卯,未到中年先作灰心”之说。

最喜天干露丙丁,支藏丑戌,可以改观。忌酉子刑冲,喜行甲木丑戌运,忌行乙木甲子卯酉运。

3、己巳日柱;

己巳日,己土自坐帝旺。这是庄稼旺盛之像,故取“岭头稼穑”干支体像。也就是说,丰收可旺,只是不要发生旱涝,尤其不宜太燥。

如果风调雨顺,无不富贵福寿。喜见丙火太阳,怕旱涝。不宜太燥太湿。喜行金水木,忌火土合燥运。

4、己未日柱;

己未日,己土坐衰地,但上下干支一体,故取“入土稼穑”之像。未为木库,其形土,但木在其中,木能克土,因此是外实内虚,所以要培土。

土培不深则稼穑不厚,喜高燥怕潮湿,喜培植怕冲害,喜会合化土,怕刑冲穿剥削。

5、己酉日柱;

己酉日,己土自坐长生。然而,虽坐长生,实未腴熟,砌斜为正,筑虚为实,因此,称为“筑地稼穑”。

干支最喜有丙、寅培植,筑虚为实,忌多克削。行运最喜喜甲木火土,忌行乙木金水。

6、己亥日柱;

己亥日,己土自坐胎地,亥为水,淤泥浸润,多见潮湿,少见阳光,故取“注地稼穑”之像。

最喜丙火常多,则易蓄秀,若遇阴雨再逢阴木,终损福寿。行运最喜甲木火土干燥,忌行乙木金水库湿。

二、不同六己日柱的造化特征;

1、己丑日柱;

己丑日柱,干支一气土重,代表稳重可靠;丑中藏辛与癸,适合担任管理或技术类职务,但需注意避免与煞气冲突。

若月令为木或火,土旺者更显贵重;若逢土旺月(如辰月),则需依赖贵人相助。

2、己卯日柱;

己土自坐杀地,木旺土虚,木气强旺,象征生机勃发、行动力强,适合开拓新领域或从事人际、人力资源等需要主动拓展的职业。

宜具备自信、积极进取的性格,易在挑战中成长,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情绪化倾向,不能过于自信导致冒进,或者过于执着。

3、己巳日柱;

己土自坐帝旺,能量内敛而深藏,象征潜力待发,适合需要沉淀后行动的领域。内心坚韧,善于把握机会,但需通过努力突破隐藏的能量才能显现实力。

4、己未日柱;

己土坐衰,但干支一气,日柱平衡稳定,适合追求平稳发展的职业,如教育、科研等。

若月令为木或火,土中者易得助力;若逢土旺月,则需通过努力学习,以提升竞争力。

5、己酉日柱;

己土自坐长生,己能生金,故金旺;金旺者果断坚毅,适合领导岗位或创业,但需避免过度强势。

若出生木旺相时,金旺者更易发挥领导才能;若逢火旺月,则需注意压力管理。

6、己亥日柱;

己土自坐胎地,类似洼地稼穑,水旺者思维敏捷,适合从事创意或金融类工作,但需注意情绪波动。

若月令为木时,水旺者,又得丙火者,易得贵人提携;若逢土旺月,比劫夺财,则需谨慎行事。

​​三、六己日不同月令的造化特征;

己土卑湿,如同田园之土,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培稼穑。己土重视内涵,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但肚量欠广,易生疑心。

故坤土喜深厚,宜出生辰巳之月。但己土造化关键在于中正蓄藏,五行干支配置核心在于平衡。

又由于不同月令环境不同,己土体弱对于环境敏感,己土的造化,还需根据不同月份来选择。

1、己土逢寅月;

己土出生寅月,初春稍寒,而且,木旺土虚,大多属于身弱,若没有丙火相助,己土就无法生长。

故取丙来解寒,同时助己;忌见壬水,如水多,须以戊土为佐,土多用甲,甲多用庚。

2、己土逢卯月;

卯月己土,仲春木盛,大多属于身弱,如果木旺,则喜丙火化煞,或者辛金制杀;如果身强,则用甲木,不过也怕己土被合化;用甲者亦需癸水滋润甲木。

3、己土逢辰月;

辰月己土,月令戊土司令,亦为水库,湿土,故先丙后甲,用丙则令土暖,土暖而润,随甲而疏。

4、己土逢巳月;

巳月己土,火土同宫,最忌旱燥,故先癸后甲,无癸则土旱,万物不生;如果土润,不能无丙。

5、己土逢午月;

午月己土,为临官。己土健旺,大多身强,同时,火旺水竭,己土干旱,首选癸水滋润,无癸可用壬水,兼用甲木疏通,为财官双美。

6、己土逢未月;

未月燥实,己土深厚,故此先癸滋润;但己、未皆阴,须配丙阳。身旺亦须甲木疏通,但忌甲己合化,令甲木无用。

7、己土逢申月;

申月己土,大多属于身弱,要用丙火生助日主,后兼用癸水。若水多,有丙火透干,可用甲木来泄水生丙。因为水来生木,木生火,火生日主。

8、己土逢酉月;

酉月己土,己逢长生,虽为长生,亦须土厚,如果身弱,先得丙火培土;如果身强,则取癸水辛金。总之,丙癸辛三者舒配得所至为关键。

9、己土逢戌月;

戌月土盛,首选甲木疏通,次用癸水辅佐甲木,但要配合丙火印星。若是身强,四柱金多,先用癸水泄食伤,再兼用丙火。

10、己土逢亥月;

三冬己土,非丙暖不生,初冬壬旺,取戊土克之,土多,则取甲木疏之。总之,先丙后甲,乃为功成。

11、己土逢子月;

子月仲冬,非丙暖不生,故取丙火暖局同时生助己土,后兼用甲木成就稼穑,这样就够能掌握权柄。如果水旺,还得戊土制克。

12、己土逢丑月;

丑月季冬,己土寒湿更盛,故非丙火暖局不可,不然,己土无用。同时,兼用甲木疏通,但怕甲被己合化,导致甲木无用。

四、己土日柱适宜的干支配置;

1、己日见甲,为正官,甲己合化为士为用,得福,夫妻远昌,荣盛富贵。

2、已日见乙,为偏官,若是干头之鬼,宜身强无妨,身弱须防祸害。

3、己日见丙,为正印,若丙火遇辛合为用,必定功名有成,富贵荣华。

4、己日见丁,为偏印,若见壬化木,木克,受他人凌辱,难以发达。

5、己日见戊,为劫财,戊中招癸,不贫则富,一生平稳,衣食丰足,奔波劳碌。

6、己日见己,为比肩,宜作过房养子,骨肉无缘,男女婚迟。

7、己日见庚,为伤官,为土金伤官,土金相见反成欢,赖财、印助为福,忌正官。

8、己日见辛,为食神,已土食辛禄,官职高迁,常人必当大富。

9、己日见壬,为正财,壬中藏丁,凡事蹇滞,男女娼淫,六亲无缘。

10、已日见癸,为偏财,戊癸化火,火生土,功名远扬,官职迁荣。

五、己土日干的造化特征;

己土为田园之土,生长其上的庄稼是它的功能标志。只有处在好的气候,土质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丰收有旺。

所以探究的体像,都是看土地是否处于适宜种植的状态,因为,农作物的生长,跟阳光普照的关系密切,所以己土根丙火关系最为密切。

当然,作为田园之土,也需要犁铧来耕耘,这就是木和金,即木犁和金属犁尖。这里也反映了己土的本性。

因为它是阴土,卑湿之土,暗藏有金木水火,故包容很强。正是这种中正蓄藏的特征,使它能顺势而为。

善于察言观色,保全自己,哪种五行势盛,它就顺从哪种五行。这种灵活机动,正是己土的生存之道。

如果说,戊土的精神在于高大,厚重,是稳固物体的象征,那己土的精神,则在于灵活机敏。

细论不同己土日柱的干支体像及其造化特征

扫一扫手机访问

细论不同己土日柱的干支体像及其造化特征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