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十二长生

在讨论八字结构的强弱问题时,我们明确日主是核心,同时也强调月令地支——“提纲”。这是因为提纲连接或指示着八字出生时的外部环境: 

640.png

出生时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结构内部元素的强弱或能量状态。八字命理首先是依据“五行四时用事”来做出评估:

表1. 五行四时用事

640.png

表中的“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十八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节气前十八日,为土当令之时。 

这个表反映了五行在不同季节中的旺衰状況。所谓“用事”,就是发生影响。它把五行的旺衰程度分成了五个等级:旺、相、休、囚、死。旺,是最强;相,是次强;休,是稍弱;囚,是更弱;死,则为最弱。它显示了各季节中不同的五行的能量情况。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旺所生为相,生旺者为休,克旺者为囚,而旺所克者为死。这可以追溯到西汉《淮南子》:“春季木旺、火生、土死、金囚、水老。”

对于五行周流十二月的情况,即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有“五行十二长生”(也称“五行十二长生运”),或“五行生死旺衰历程”:

表2. 五行生死旺衰历程

640.png

这里,每一种五行在地支上的“生死旺衰历程”分成了十二个阶段,并配入到十二个月中。这十二阶段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自长生开始,它们各自的含义是:

长生——如婴儿之初生。

沐浴——犹出生后沐浴去垢。

冠带——犹人渐长而需仪容带帽了。

临官——好像人由长而壮,可以出任各种职务了。

帝旺——好像人的体力、智力都到达了最旺盛的时候。(但盛极也孕育了衰败的初兆。)

衰——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了。

病——由衰败而生病。

死——由病而死。

墓——死后埋葬进坟墓。

绝——生气已绝,后气将续。

胎——后气聚而成胎。

养——养胎于母腹中之中。

显然,它们表明了五行由盛而衰、由衰复盛、衰旺程度不同的十二个阶段。它对应于一年的十二个月,显示了五行在时序迁移的自然环境中的新陈代谢历程。

当然,作为一个周期,它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这五个状态较好,是由生而旺,处于上升阶段;衰、病、死、墓、绝,这五个状态相对较差,是由旺而衰绝,是下降阶段;胎与养则较平常,是复生的征兆。

若进一步观察,比如五行木(甲乙),可以观察到,“长生-帝旺-墓”三者正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或三合局:

这里,长生为木气之起始点(亥),帝旺为最旺点(卯),墓为归宿点(未)。若联系到地支藏遁,春季寅、卯、辰皆含木,春季前三个月(亥)是木之起点,春季后三个月(未)是木之终点。如果再深究其地支藏遁内容,亥与寅藏甲木;卯为帝旺,是阳极而阴,藏乙木;衰和墓,也藏乙木。其他四行的情况,也可以以此类推。它们都是五行在自然节律中的具体状态。

根据上述“四时五行用事”和“五行十二长生”,即从观察日主出生时所处的外部环境,我们对日主自身的强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评估。

自然,要完整的了解日主强弱,还要对八字结构内部环境做出相应的评判。这就牵涉到命局自身组成元素的分布和十天干周流十二地支的情况了。对于“十干十二长生”或“十干生死旺衰历程”,历史上有过争论。

一种是主张“阴阳同生死”。

较著名的有评注《滴天髓》的任铁樵。任铁樵说:

阴阳顺逆之说,其理出于洛书。然五行流行之用,不过主聚,以进为退;阴主散,以退为进。若论命理,则不专以顺逆论。……至于长生、沐浴等名,乃假借形容之辞。

可見任铁樵是反对“阳生阴死”原则,主张“阴阳同生死”。

另一种则主张“阳生阴死,阳死阴生”。

比如《三命通会》说:

十干有阴阳、刚柔、存亡之分,其说然否?答曰:十干五阳五阴,阳者为刚,阴者为柔,其存亡之分如母生子,子成而母老死,理之天然。赋曰:阳生阴死,阳死阴生,轮回逆顺,变更见矣。(“论天干阴阳存亡”)

将“阳生阴死,阳死阴生”作为子平法的一个重要理论,则是经典《子平真诠》。它把阳干称作“气”(生气),把阴干称作“质”(形质)。它指出:

阳主聚,以进为退,故主顺;阴主散,以退为进,故主逆。长生沐浴等项,所以有阳顺阴逆之殊也。四时之运,功成者去,等用者进,故每流行于十二支之月,而生旺墓绝,又有一定。阳之所生,即阴之所死,彼此互换,自然之运也。

即以甲乙论,甲为木之阳,木之枝枝叶叶,受天生气,已收藏饱足,可以为来克发泄之机,此其所以生于亥也。木当午月,正枝叶繁盛之候,而甲何以死?却不是外虽繁盛,而内之生气发泄已尽,其所以死于午也。乙木反是,午月枝叶繁盛,即为之生,亥月枝叶剥落,即为之死。以质而论,自与气殊也。以甲乙为例,余可知矣。(“论阴阳生死”。)

这里,就不去深究它所谓的“气”和“质”的差别了。笔者是赞成“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的。

以下是十天干生旺死绝历程:

表3. 十干生死旺衰历程

640.png

请注意表中:比如甲木,“长生”在亥,顺序行七位至午,是“死”。而乙木,“长生”在午,逆序行七位至亥,为“死”。两者“生”与“死”的所在位置正好对调,顺序相反,所以称“阳生阴死、阴生阳死”。

此外,五阳干顺行,长生在寅申巳亥;五阴干逆行,长生在子午卯酉。

为什么笔者赞成“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它可以揭示同类五行的阳干和阴干的性质差别。

比如,它可以更细腻地描写同一五行阳干和阴干在十二地支中“死”与“绝”的差别。见于上表,阳干甲木之“死”为午,“绝”为申;阴干乙木之“死”为亥,“绝”为酉。仔细观察,阴干之“绝”可谓是“真”绝,如乙木见酉为绝地,乙木遭酉金砍伐,酉为“埋根之铁”,乙木毫无回天之力;而阳干之“绝”,却有绝中逢生之意。如甲木见申为绝地,申中藏有庚金、壬水和戊土。庚金虽然克伐甲木,但庚金也生了壬水,而水能生木,岂不是绝地逢生吗?同为木,阳甲阴乙之性质并不相同。

此外,甲木见午死地,耗泄其气,无可救药;但乙木见亥死地,亥中有壬水和甲木,皆是助身之物。因此,仔细辨别,阳干可谓是“真”死,阴干只是“假”死而已。

显然,只有应用“阳生阴死、阴生阳死”之说,才能细辩出这样的差别来。由此细分的话:阳干之长生和阴干之墓,其实并不柔弱。

其次,它可以展示结构内部天干要素的“气数”或“活力”。

这是刘文元在《四柱命理正源》中指出的。他说:

现代研究易经的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把五行旺衰与五行气数混淆在一起。……五行的旺、相、休、囚、死与五行的十二生旺死绝有着本质上的区別。旺、相、休、囚、死是以月令为基准來衡量每种五行的旺衰程度的一种标准。而十二状态(长生、沐浴、冠带……)是确认某种五行气数状态的一种标志。……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的是:旺、相、休、囚、死反映的是五行的能量级別大小,而十二状态(长生、沐浴、冠带……)则是反映了在一定能量级別下的某种五行的活泼程度。(7-8頁)

这里,刘文元指出了十干十二生旺死绝与五行四时用事的根本差別。前者涉及旺衰程度,或强度;后者涉及“气数”或“活泼程度”。这是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十二长生的特性。对此,笔者是十分认同的。

什么是“气数”呢?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活力,一种生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十干,尤其是日主,在周流十二地支时所具有的不同状态。显然,处于上升阶段的长生、临官、帝旺,是最活跃的、进取的、积极的;处于下降阶段的衰和墓,则已有下落、保守的性质;而死、绝则是最差劲的,是停滞不前、丧失了生命力的。在拙作《现代八字命理学纲要》里,笔者对十二长生运的“活力”归纳为以下四个等级:

表4. 十二生旺死绝坐支“活力”表

640.png

表中把坐支对于天干可能发生影响的“活力”分为了4级。最高的为4,逐级下降,1级最弱。笔者还列举了国学大师钱穆(1895-1990)的八字,把数值标记在钱穆命造下方: 

案例1:钱穆命造的日主“活力”标记

640.png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柱戊寅,戊土自坐长生,长生为4级。因此,钱穆先生还是很有生命活力的人,对自己的追求是充满“活力”的。

再看一个实例,即伟人(1893-1976)的八字:

640.png

案例2(A): 伟人命造的日主“活力”标记

这里,日柱丁酉也是自坐长生,长生为4级,也充满了“活力”。可见他门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人;一个是学术大师;一个是纵横天下、独步古今的革命家、思想家和诗人。但比较两个命造日主自身的强弱,显然前者是偏强的,而后者是偏弱的。

由此可见,在气数或活力(活泼程度)方面,阴阳天干在十二长生序列上是不相同的。这是对天干跟坐支关系的另一种挖掘。其底层逻辑或许正是《滴天髓》所说的:“阳干从气不从势,阴干从势无情义。”也就是,阳干性刚,它随“气”之强弱而变化;而阴干性柔,它能随“势”而变化。这是八字深入实务时应予以重视的方面。 

再次,它可以区分出不同五行的特性。

《子平真诠》开卷写道: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阴太阳;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论十干十二支”)

这里刻画了宇宙的生成过程:气—阴阳—四象。即《易经》所表述的:太极生两仪(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少阳木、太阳火、少阴金、太阴水。这是由“一”裂变为“二”,再由“二”裂变为“四”的过程。其中“老”为水火;“少”为金木。可见水火和金木具有不同的性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由十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成的60干支,我们会发现,天干水火坐支的十二长生是一致的;而天干金木坐支的十二长生也是一致的。比如丙干支六组和壬干支六组:

丙子(胎);丙寅(长生);丙辰(冠带);丙午(帝旺);丙申(病);丙戌(墓)。

壬子(帝旺);壬寅(病);壬辰(墓);壬午(胎);壬申(长生);壬戌(冠带)。

它们所坐地支十二长生是:长生、冠带、帝旺、病、墓、胎。

再看甲木六组和庚金六组:

甲子(沐浴);甲寅(临官);甲辰(衰);甲午(死);甲申(绝);甲戌(养)。

庚子(死);庚寅(绝);庚辰(养);庚午(沐浴);庚申(临官);庚戌(衰)。

它们所坐地支的十二长生是:沐浴、临官、衰、死、绝、养。

显然,这两大类天干所取坐支序列具有相隔一位的差别,反映了水火跟金木的性质差别。水火纯粹而虚灵,因水是太阴,火是太阳;金木相对而实有,金外阴而内阳,木外阳而内阴。所以,水火干支序列有长生、帝旺和墓。它可以旺极到“帝旺”(极端),也可以藏之于“墓”。而金木干支序列有临官、死和绝。它因实有,有形质,故从干支组合来说,只能旺至于“临官”(禄),而衰至于“死”,更可绝迹于“绝”。

水火和金木这种不同的干支组合性质通过其所坐的十二长生鲜明的彰显出来了。

再其次,从十干之“死”还可以引出此天干不利、甚至灾难的情况。这是《三命通会》对于十天干处于其“死”位的论述:

甲木-午(死):“至午地离火,火旺木焚,故死于午。”——经曰:木不南奔。

乙木-亥(死):“到亥月,壬禄当权,死水泛滥,土薄根虚,故乙木死于亥”——经曰:水泛木浮。

丙火-酉(死):“太阳之火自东升起,至西而没,故死于酉。”——经曰:火无西向。

丁火-寅(死):“如日东升,群星退隐,灯烛无光,故死于寅。”——经曰:火明则灭。

戊土-酉(死):“酉属兑金,盗泄其气。”——经曰:土虚则崩。

己土-寅(死):“到寅位,寅中木火掌权,锻炼己土,己土因被烧烤,丧失生育能力。”——经曰:火燥土裂。

庚金-子(死):“子是旺水,金寒水冷,庚金会遭沉没之灾。”——经曰:金沉水底。

辛金-巳(死):“巳为炉冶之火,将辛金锻成死器。”——经曰:土重金埋。

壬水-卯(死):“木旺于卯,即能克土,土虚则崩,故堤岸崩塌,壬水没有阻拦,壬水走泄,散漫四野,流而不返,此时又被阴木盗泄。”——经曰:死水横流。

癸水-申(死):“至于申地,申中庚金筑成围堰,使癸水不能流畅,困于池沼,无所作为。”——经曰:水不西流。

事实上,这是从十天干类象(喻象)的角度,阐述了十天干处于“死”地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常常是入木三分。我们再用伟人的案例予以说明:

案例2(B):伟人(1893-1976)

640.png

此命造是丁火日主,七杀旺,身弱,以矗立月时干头的两个甲木正印来化杀生身,构成了杀印相生的良好格局。按照丁火弱,晚年丙火大运以劫财来扶助日主,应该是上等好运。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尤其是1971年,按照身边护理医生说:“从那天起,我发现他的身体日渐衰老,食欲也大大下降了。”

这步大运就是前文所述跟丁火相联系的象:“火明则灭”。因为丁火的喻象是地上的灯烛,天上的星,它们在黑夜里明亮闪烁,可到了太阳出来时则消隐去了——“丙夺丁光”。

曾见到网上“盲人秘籍”中有“木在火中焚,金在水中亡;水在木中死,火死一方酉。”估计是从以上《三命通会》之说引出来的。

总之,采取了“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大大拓展了十天干联系不同地支的命理描写能力。这是本文尝试说明的主旨。

谈谈十二长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谈谈十二长生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