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学中有着“宁冲三山,不冲一角”的说法,要理解这话,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冲”,什么是“三山”,以及什么是“一角”。
“冲”是什么
“冲”在老话里,指的是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直接的、有冲击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看得见的东西,也可能是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的影响。
比如,家门前有条路直直对着大门,风会顺着路直接吹进院子,这就是一种“冲”。再比如,窗户外面正对着个电线杆,看着不舒服,也可被算成“冲”。又或者,两栋楼靠得太近,中间留的空隙很窄,风从这里过就会特别快,吹到正对空隙的楼房,这也算一种“冲”。
这些“冲”的影响,不全是想象出来的。路直对着门,晚上有车经过,灯光和声音会直接进家里,影响休息。电线杆正对着窗户,人坐在屋里,视线总被它挡着,心里容易烦躁。窄缝里的强风,长期吹着房子,可能让墙壁更快老化。
“三山”为什么可以“冲”
“三山”不是特指三座山,而是说一种相对平缓、成片的环境。可能是连绵的几座山,也可能是一片不高的土坡,或者是几栋挨在一起、样子不突兀的房子。这样的“三山”,就算和住处有点“冲”,问题也不大,因为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连在一起的,不是孤零零的一个尖。
比如,房子对着一片矮山,山的线条是慢慢起伏的,风从山上吹下来,会被山坡挡一下,变得缓和,不会直接冲到房子上。阳光照在山上,再反射到房子里,也不会太刺眼。
几栋挨在一起的房子也是这样。它们的高度差不多,排列得比较整齐,之间的空隙不大不小,风从中间过的时候,会被分散开,不会形成一股强气流。人站在自家窗户前看过去,看到的是一片整齐的建筑,心里不会觉得别扭。
古人发现,住在这样的环境旁边,人不容易生病,做事也顺一些。其实道理不复杂,环境稳定,人的生活就少受干扰,心情自然好,身体也容易健康。
“一角”为什么要避开
“一角”和“三山”正好相反,指的是那些单独存在、样子尖锐的东西。比如,一栋楼的拐角是直角,正好对着别人家的窗户;或者院子外面有个很高的广告牌,边角很尖,正对着大门;还有些地方,会有孤零零的塔、电线杆,形状细长,像一根针一样指向住处。
这些“一角”的问题,在于它们的能量太集中。就像用放大镜对着太阳,阳光会聚成一个小点,能把纸烧穿。“一角”形成的“冲”也是这样,各种影响都会集中到一个点上。
比如一个房子的窗户正对着对面楼的墙角,夏天的时候,阳光被墙角反射过来,正好照在窗户上,屋里特别热;到了冬天,风顺着墙角绕过来,吹进窗户的风比别的地方都大。房主住了几年,家里人总说不舒服,后来把窗户重新改造了一下,加了遮阳板和防风条,情况才好一些。
现代意义
现在城市里的房子,和过去的院子不一样了,但“宁冲三山,不冲一角”的道理,还是能用上。
选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选那些窗外有明显尖角的,比如对面楼的墙角、尖顶的亭子。也不要选大门正对着狭窄通道的,比如两栋楼之间的夹缝、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这些地方的“冲”,虽然不会像以前说的那么严重,但确实会影响生活。
反过来,那些周围是成片的楼房、公园,或者远处有平缓山坡的房子,住着会更舒服。这些地方的环境比较稳定,不会有突然的风、光、声音的干扰。
当然,现在的建筑技术比过去好很多,真碰到“一角”的情况,也有很多办法处理。比如装双层玻璃、做隔音处理、在窗外装挡板,都能减轻影响。
说到底,“宁冲三山,不冲一角”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古人从生活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核心就是希望住的环境能安稳、平和,少点干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都想有个舒服的家,这大概就是这句老话能流传下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