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行五情对人生的神奇影响

易经的最大神奇之处,就是能把世界错综复杂、看似杂乱无章的万事万物,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归纳,例如按五行、天干、地支、飞星、八卦等分类,囊括了天地万物。

五行不仅与万事万物有关,与祖国传统医学也是一脉相承。

古人讲:“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又讲:”“医易同源”。《类经附翼·卷一·医易义》,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

所以说,中医来源于易经,其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为核心。

万事万物有五行,五脏有五行,人的情绪也有五行。本文就是针对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五脏与五情的关系,讲讲五种情绪,导致的“情志病”,以及如何“以夷制夷”,有针对性的治疗情志病。

一、.五行的含义:

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称之为“五行”。《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包含五气、五味、五音、五色、五官、五情、五脏等含义: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二、五行与五脏:

五行和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

1、天干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

2、天干五行对应体外的歌诀: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3、地支五行对应人体的歌诀: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

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4、五行和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正因为我们的五脏六腑和五行之间有这样的联系,所以当我们保护其中一个器官时,其他器官也会得到好处。例如,如果我们的肝功能良好,那么我们的心脏可能也会正常运行;当心脏功能正常时,也会促进肾脏的正常工作。

首先,心与肺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脉,肺主气息,二者密切合作,共同维持呼吸循环的正常运行。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于肺脏的气息,而肺脏则需要心脏的血液来输送氧气。

其次,心、肝、脾这三个脏腑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协调的三角关系。心主血液,肝主气血的顺畅流通,脾主运化水谷精气。当心脏功能正常、肝脏气血充盈、脾脏运化功能良好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

肾脏是人体的主要生殖和储存精气之脏,同时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肾与心之间形成了上下相连的关系,二者共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肾主水,心主火,相互伏藏,维持阴阳平衡。

最后,肝与脾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脏调节情绪、疏泄气机,而脾脏则负责消化吸收,运化提取养分。当肝脏和脾脏功能良好时,人体的情绪稳定、食欲正常。

综上所述,五脏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只有保持每个脏腑的平衡和健康,人体才能充满活力,保持身心健康。

易经与中医共同认为,五行、五脏对应着五种情绪。

三、五情与健康:

有句成语叫七情六欲。

喜、怒、悲、思、忧、恐、惊,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即七种情绪。古人通常把七情归纳成五情,五情对应的脏器是五脏,七情中,其中有“两情”合并,合并后的对应关系即:喜-心,怒-肝、思-脾,其中忧和悲,合并为忧—肺,恐和惊,合并为恐—肾。中医将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称之为五种情志。

情绪影响健康,会患五种情志病。

(一)、五种情志病:

情志疾病,即人们常说的“心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某些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情志活动对健康并无大碍,但情感波动过于剧烈,超过正常限度,即“情志过极”,就可以引起阴阳偏盛,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疾病,即情志致病。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下气……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调经论》说:“喜则气下,悲则气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从科学角度看,人整天焦躁不安,情绪剧烈波动,会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如果保持着愉悦的心情,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身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平衡至关重要,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已经掌握了身体健康的关键。

用现代医学来看情志致病。人类65%至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例如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这些疾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认为,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欢喜过度,则损伤心气,“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

《灵枢》里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就是说喜乐过极会损伤心神。还有“喜则气缓”,就是说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也有“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失眠、健忘、心悸等,特别是一些心脏不好的人,过度兴奋就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应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过度就会伤身。

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脾开窍于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肺开窍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

5、“肾在志为恐(惊)”;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二)、情志致病故事:

1、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喜伤心”: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首先不相信自己中举了,后来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一拍,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被人用几口开水灌醒过来,爬起后,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众人拉他不住,他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喜则气下”或“喜则气缓” 由于喜而过度,引起心气涣散,神思错乱等症。故经云:“喜伤心。”

2、诸葛亮三气周瑜——“怒伤肝”:

“诸葛亮三气周瑜”家喻户晓。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心病加重,结果被活活气死。

“怒则气上” 因为暴怒过度,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肝气上逆,而出现头晕目眩,心跳骤快,血压剧升,甚则导致脑血管意外。故经云:“怒伤肝。”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思伤脾”:

《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描述“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就是因思气结而出现的“废寝食”病证。

“思则气结” 由于忧思过度,使脾气郁结,运化失调,导致纳呆、胃胀、乏力、消瘦等症状。故经云:“思伤脾。”

4、林黛玉过忧患肺疾——“悲伤肺”: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由于过度的悲忧,耗伤肺气,最后患上肺疾而亡。林黛玉多愁善感、清高自傲,惹无数人怜爱,最后却殒命于肺结核。

“悲则气消”,林黛玉因为悲伤过度,使肺气抑郁,耗气伤阴,而出现胸闷、咳嗽、盗汗、吐血,甚至殒命。故经云:“悲伤肺。”林黛玉,戚戚然忧于心而伤于脾,最后影响肺,终成“肺痨”而葬身。也是中医理论“悲伤肺”的一个明证。

5、张飞大喊吓死夏侯杰——“恐伤肾”: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在长坡桥大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战?”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倒撞于马下。夏侯杰就是受恐吓而死。

恐则气下” 由于惊恐过度伤肾,使精气内损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阳痿、精神萎靡、神志错乱等症状。故经云:“恐伤肾。”

四、“情志相胜”——以情治病:

“情志相胜”疗法。

怒、喜、思、忧、恐分别对应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故而“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情志疾病,如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往往收效甚微,而用中医的情志相克(即“心药”)治疗,则往往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吴昆《医方考》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黄帝内经》一言,历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情志相克方法,就是用情志克胜关系来治疗情志疾病的,即《黄帝内经》所说的“恐胜喜”,“悲胜怒”,“喜胜忧”,“怒胜思”,“思胜恐”。

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总结了七情相互为治的方法:“悲可以治怒,以怆侧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心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关于用情志相克方法治疗情志疾病,历代医家们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不少典型案例。

(一)、以恐制喜法——水克火:

喜是心的情志,心为火脏,恐是肾的情志,肾是水脏,水克火,所以大喜伤心时,就用肾水来克制心火。

案例1:《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发狂后他的岳父只用一记耳光,骂了一句:“该死的畜牲!你中了什么?”便神志清爽,不再疯癫。可见突然过度的狂喜,会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慌心悸、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甚至癫狂等症状。

案例2:传说,明朝有一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好学勤思,聪明绝顶,第一年考上秀才,第二年中了举,第三年又进士及第,乐坏了务农的父亲,他高兴异常,大笑不止。久之,便不自主地成了狂笑病患者,遍请医生,都束手无策。历时十年之久。李大谏最后请来一位御医治疗,御医诊察后对李大谏说:“此病可治,但有失敬之处,务请多加原谅。”李大谏说:“谨遵医命。”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上急病,不幸身亡。”李大谏父亲被这突然来的丧子噩耗,顿时号啕大哭起来。这一哭,竟把他的狂笑病治愈了。不久,这位御医又派人来告诉李的父亲说:“你的儿子死时,幸遇太医妙手回春,又被救活了”,李父闻讯,又止住了悲痛,恢复了正常。

(二)、以喜制忧法——火克金:

悲是肺的情志,喜是心的情志,如果因为悲伤了肺,让人不能从悲伤的低估中走出,就可以用让他高兴的办法来制约悲伤情绪,因为火克金,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喜能治忧。

案例1:《儒门事亲》中记载,息城司候听闻父亲死于贼人手中,因而悲伤大哭不止,过后便感胸口疼痛不止,日渐长了一个硬块,疼痛难忍,诸药无效。遂请张从正前去诊治。张从正看后,模仿巫医的滑稽动作,并伴随一些逗乐的言语,使其忍不住大笑,过了几日,胸部的结块就消散了。

案例2:古代有一县令之妻,患不欲进食之症,并有时高声叫骂,凶得很,找了许多名医治疗,终不见效。后请张子和诊治,张子和请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在病人面前歌舞,患者见了大笑。第二天又让两个艺人学动物顶角,相互戏嬉,病人见此大笑不止。之后,又找两个饭量大的妇女,在病人身边边吃边夸饭菜可口。病人见此便要来饭菜吃。不久,病就痊愈了。

(三)、以悲治怒法——金克木:

怒是肝的情志,悲是肺的情志,大怒使肝气太过,而金克木,所以用悲来制约肝。肝气平,怒也就可以平和了。

哭会缓解肝气郁结,哭可以释放情绪,有助于肝气疏泄,而且哭能增强肺气,平抑肝火,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

哭对应的是肺,人在哭泣时肺气比较旺盛,肺属金,肝属木,中医认为金克木,所以肺气旺盛时可以将肝气压下去,因此哭能平抑肝火。肝火过旺也会造成肝气郁结,通过哭来平抑肝火,对肝气郁结的症状改善有帮助。

案例1:古时有一少妇,因丈夫被骗的钱财尽失而愤怒导致一病不起。一名医生让她的丈夫把一块石头煎煮至烂后取汤给她服用,其夫信以为真,昼夜不停地煎煮石头,这位妇人见到丈夫如此关心体贴自己,并熬红了双眼,心里感到非常悲伤、心疼,结果其病不久就痊愈了。

案例2:有一个患者,因弟弟跟他争房子打了起来,后来气得发了狂,到处奔走叫骂,医生判断这是怒伤肝,就骗他说:“你弟弟出了车祸,已经死了。”他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大哭了起来:“兄弟呀,我对不起你啊......”哭罢,他的狂症竟然好了。

(四)、以怒制思法——木克土:

因思念伤了脾,导致不想进食,用使他生气地办法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案例1:传说战国时期的齐缗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后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第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还是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用粗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变起身大骂,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就好了。

案例2:《吕氏春秋》曾记载齐闵王因思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无故叹息,久治不愈。名医文挚详细诊察后,认为当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遂与太子约定诊治日期,却屡次爽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日,文挚突然觐见,却放肆无礼,出言不逊。齐闵王忍无可忍,起身痛骂。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闵王的病证也就好了。

(五)、以思制恐法——土克水:

恐惧伤了肾,可以采用增加思念的办法来治肾,因为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所以思能制约恐。

案例1:古代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整日害怕死亡,常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后来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卢不远诊治。卢不远便留他住在自己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边,便很安心。后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了。

案例2:有一个老人。路过坟地时被一只野狗吓坏了,回家后不断做噩梦。医生看后,对他的家人说,他这是恐伤了肾,可以让他思念的方法来治疗。于是他的家人把他最喜爱的小儿子送到远处的亲戚家去。老人因思念儿子,噩梦也变成了与小儿子相聚的梦了。

五、五音治疗情志病: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传说在古代,有的医生不用针药,音乐亦可疗疾,谓之“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用乐如用药,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由此,音乐与药物、治疗有着天然的联系。古代音乐五音疗愈,即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音疗法”。

五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指古人对五声阶名的称谓,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相应的脏器(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从而将五音与五脏紧密联系起来。

五脏与声音有密切关系。五脏精气充足、气机调畅是发出各种声音的先决条件,即“五脏外发五音”。由于五脏的形态结构不同,所藏精气有别,参与发声作用不同,所以五音又分别与五脏有选择性的相应关系,即“五音内应五脏”。

五音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运用音乐为患者减轻疼痛,称“音乐是灵魂之药”。在中国,对音乐治疗功效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提出了“五音疗疾”,《灵枢•五音五味》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不同的音阶有不同的作用。《史记》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左传》记载了秦国名医“医和”论述音乐与疾病的关系,认为音乐像药物一样有五味,正确的享用音乐有益身心健康。音乐最初作为养生、防病、怡情的手段,逐渐发展到治病疗疾。五行音乐疗法是运用五音中某一个音为主调的音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五音疗法的作用:

古代中医认为如同药方配伍一般,中医五音疗法中乐器的搭配、音调的变化,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达到畅通经脉、振奋精神的效用。

现代医学理论则认为,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如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从而对人体进行调治。

五脏有病,声音的高低、长短、徐促也不同,体现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中医整体观。又进一步说明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1、针对心脑疾病以及争强好胜,稍有挫折,即一蹶不振等情志病症,可收听徵调式歌曲:

徵音入心。

徵音,徵音旋律热烈明快、轻松活泼,具有“火”之热情奔放,主入“心”,可用于治疗过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心神涣散病症。以徵音为主的音乐要为古筝等丝弦乐器演奏的清脆悦耳之曲。

五行属火,为徵调式,五脏为心脏,徵属舌音,五行为火,即:d,t,n,l 。

徵调式歌相当于“5”声,五行之火,在南方,五脏为心,火音为古琴、古筝、琵琶等丝弦乐;温热、升腾。火乐声波的共振作用更可强化心脏的机能、启迪思维。

火生长,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如心力不足者,心脏有病者可以常听《南泥湾》、《茉莉花》、《浏阳河》、《化蝶》、《江湖水浪打浪》、《十五的月亮》、《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十面埋伏》、《春江花夜月》、《平湖秋月》、《喜相逢》、《百鸟朝凤》等。

徵调式歌可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可激发斗志,可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神疲力衰、神思恍惚、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形塞肢冷等病证。

2、针对肝胆疾病及易烦燥易怒等情志病症,可收听角调式歌曲:

角音入肝。

角音,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对应五脏之“肝”,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用以治疗肝气郁结、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以角音为主的音乐有:古箫、竹笛和木鱼等演奏的悠扬舒畅之曲。

五行属木,为角调式,五脏为肝,角属牙音,五行为木,即:j,q,x。

五行之木,在东方,生长、舒畅、条达,属角调式;乐器木音为古箫、竹笛等乐;以大陆西南地区民歌及苏州弹词音调为题材,生气蓬勃的乐风,供不安、担心、受惊等人群欣赏。

“3”为音子调式,子调属木,木主生,舒展条达之特性,能养肝助气,预防肝气郁结、烦燥易怒、肢体麻木等。

角调式歌曲有《胡笳十八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黑头发飘起来》、《五月的风》、《江南丝竹乐》、《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春风得意》、《江南好》、《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角调式歌曲可针对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症状。

3、针对脾胃疾病,以及思虑过度,情绪不稳定等情志病症,可收听宫调式歌曲:

宫音入脾。

宫音,宫音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如“土”般宽厚包容,入“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以宫音为主的音乐主要有埙、笙等乐器演奏的浑厚低沉之曲。

五行属土,宫调式,五脏为脾,宮属喉音,五行为土,即:g,k,h、y、w、en、eng、ai、an、ang、ong、ei、u、v、o。

承载、孕生万物,属宫调式;乐器中土音为古埙、笙竽、葫芦笙等乐。

脾胃虚弱者,可以常听宫调式歌。相当于“1”声,主脾胃,土主化助长,调和气血流通,平呕吐,特别对于食欲不振、小孩消化不良等症有疗效。

用敦厚、庄重的宫调式音乐来安定极度恐惧引起的情绪不稳定,治疗其神志错乱的疾病。

宫调式歌有:《我的祖国》、《月儿高》、《月光奏鸣曲》、《歌唱祖国》、《珊瑚颂》、《祝酒歌》、《望星空》、《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花好月圆》、《北国之春》、《喜洋洋》、《秋湖月夜》等。

有利调理脾胃常见不适:腹胀、便稀、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或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等症状。

4、针对肺部、呼吸道疾病,以及悲伤不能自控等情志病症,可收听商调式歌曲:

商音入肺。

商音,商音高亢悲壮、铿锵有力,如“金”般肃杀,萧瑟,对应“肺”脏,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所致病症。以商音为主的音乐主要以磬、编钟等金石类材料制作的乐器演奏的昂扬雄浑之曲。

五行属金,商调式,五脏为肺,商属齿音,五行为金,即:z,c,s,zh,ch,sh,r。

商调相当于“2”声,肺主收,有清肃、收杀之特征,能调理肺之舒畅,应有聚兵之功能,如肺病的人,肺气肿、咳嗽、胸闷、气喘等均有利。

商调式歌如《好人一生平安》、《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挂红灯》、《嘎达海林》、《慨古吟》、《长清》、《鹤鸣九皋》、《白雪》、《阳春白雪》等。

五行之金,在西方,清洁、收敛,属商调式,乐器中金音为编钟、磬、锣等乐;乐曲中以大陆西北传统民谣为素材,乐风高亢悲壮。

其音乐可调理肺部常见不适: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容易感冒、易出汗等呼吸系统功能,也针对精神萎靡、形体畏寒的人。

5、针对肾脏疾病以及惊恐不安等情志病证,可收听羽调式歌曲:

羽音入肾。

羽音,羽音风格清幽柔润、凄切哀恋,如水般婉转流淌,对应五脏之“肾”,可引阳入阴治疗极度恐惧引起肾气虚弱,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以羽音为主的音乐主要为旋律哀婉柔和,苍凉柔润。

五行属水,为羽调式,五脏为肾,羽属唇音,五行为水,即:b,p,m,f 。

羽调式歌相当于“6”声,水主藏,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可以调节膀胱泌尿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贮能炼气与丹田建设、安神镇定、固守精液;可缓解或治疗失眠、健忘、遗精、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肢体寒冷等症状。

羽调式歌有:《敖包相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康定情歌》、《阿里山的姑娘》、《送我一支红玫瑰》、《二泉映月》、《汉宫秋月》、《梁山伯与祝英台》《轻骑兵进行曲》、《小河淌水》、《昭君怨》、《塞上曲》等。

肾常见不适: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等症状。

羽调式歌有益于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浅谈五行五情对人生的神奇影响

扫一扫手机访问

浅谈五行五情对人生的神奇影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