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春年”是指农历(阴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又名“盲年”、“滑头年”、“寡妇年”。古人对“春”、“闰”这类代表丰收、繁衍、双倍的字、词更为偏爱。对于婚姻来说,也有着好事成双、子孙绵延的好寓意。因而是非常适合嫁娶的年份和月份。如果遇上“双春”,就更是难得一遇,是吉利的不能更吉利的好年份!
例如2005年的"立春"正好赶在了农历猴年的岁尾(腊月廿四),俗称年前打春;而2006年的"立春"是在农历狗年的正月初七,导致整个农历鸡年中没有"立春",因此民间将2005年的鸡年称为"寡年"
“按‘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每19年7个闰年一般就会有7个正月、腊月‘两头春’,而‘两头春’则会‘占用’前一年或后一年的立春,则又会相应出现7个‘无春年’。这么算来,‘单立春’的年份19年里大约只有5个,反而比‘无春年’和‘两头春’更少见,”王玉民解释。他统计了2000年至2016年间的立春情况,17年间有7年是“无春年”、6年“两头春”,只有4年是“单立春”。比如,2002年马年、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都是无春年
最初人们只是把这种年份简单地叫为"无春年",也叫做"寡年",后来又根据"寡"的字意,演变为"寡妇年",这样便有了"寡妇"意思。旧俗认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男欢女爱的象征,"无春"之年是无法怀春的,故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说。
理解了古人对“春”的偏爱,自然就知道了,为什么按照古法,“无春年”不适合结婚。但是这样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因为“无春年”不是这一年不存在“立春”,而是上一年春节在“立春”节气之后,下一年的春节在立春节气之前,导致这一年的农历全年没有“立春”这一天。因而古人认为“没有“春”就是不吉利的。但要注意的是,盲年也有宜嫁娶的好日子,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双春年”,民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
双春年宜婚嫁。因为“双”代表成双成对,寓意夫妇同心同德,能够白头偕老。
双春年不宜婚嫁。“双春”意味着“再思春”,代表“二婚”,结了婚也得离。
双春字面意思是很美好的,寓意不错,任何事情选择在春天举行,一年之计在于春,万事万物从春来开始,是个好兆头,何况是双春呢。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给人以一种美感,这种美是源自于人们对于春的渴望,也源自于对于春的赞叹。
但绝大部分人是很支持双春年结婚,比如:
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
双春兼闰月的形成是因为,阳历一年365天,而阴历是354天,这11天的差距过三年便是一个月,所以,每三年就逢一个闰年以调整阳历、阴历的日差。2020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又有闰月,因此称为双春兼闰月。
自古以来,“双”字都代表着圆满的美好寓意。而对于结婚来说,双字更是代表成双成对的意思,代表两个人在一起。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双就预示着两个人能够同心同德,一起白头到老,因此寓意也是十分美好的,非常适宜结婚。同时“双”还代表多子多福的意思。所以双春又是难得的一个时节。
所谓寡妇年、双春年的禁忌不过是自己吓自己。所谓的“两头春”,看似神秘,道理却很简单:就拿明年来说,从正月初一到腊月廿九,有整整384天。日子多了,占了两个立春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