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时,这一天称为冬至。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中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迴圈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著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一、冬至节气运势
从大雪节气开始即进入农曆的十一月,天干壬以子水为根,子水为壬水的禄旺,为水势极旺的羊刃月。八字忌神为水木的朋友容易在运势以及健康上感到困难重重;而八字五行喜水木的,则运气较好,容易遇到贵的人帮助,应注意把握机会。
从生肖角度来说,在冬至这个节气内,生肖兔、马、羊的运势不佳,在家庭、财务等方面容易遇到麻烦,如家人对自己的生活横加干涉,财政方面出现透支等;生肖牛则会因为机遇较多,所以尤其需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生肖鼠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亲力亲为,需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生肖龙、猴、猪运势较旺,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要注意把握机会多表现自己;其他生肖运势平和。
从紫微斗数角度来看,冬至节气中容易与上司或者有权势的人物发生摩擦,并且在个人问题上宜守不宜攻。而紫微命宫中有武曲、廉贞、贪狼等星坐守的人,易因为误解而与人产生纠纷;命宫有天府、天相、七杀坐守的人,与权威人士发生摩擦的可能性更高,做事情需要淡定一些,尽量避免与人争执;命宫有紫微或天相坐守的人,本节气适宜订婚、结婚或将两人关系更近一步;命宫有太阳的人,要注意身体健康;命宫有太阴的人,需要多关注父母的身体问题。
二、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之时,有“冬至一阳生”之说。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具体方法是:
准备药材
-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伏苓、大枣、甘草。
- 四神(又称“四臣”):莲子、欠实、、山药、伏苓
- 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 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
将准备好的药材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著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稚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
此外,患有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在冬至后往往会病情加重,民俗语曾称一些老人过得去冬过不去冬的典故就在于此。同时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效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三、冬至节气养生食谱
冬令进补多选择冬至开始,此时进补可发挥最大效应,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冬至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绰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2、羊肉炖萝卜
做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3、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欠,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4、天麻炖乌鸡
原料:乌鸡1只(约750g),天麻25g,川芎、白伏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绰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人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伏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5、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猪蹄筋10g,鸡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绍酒30g,生姜10g,葱10g,食盐5g,清汤适量。
做法:将牛膝洗净浸润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待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将发胀后的蹄筋切成节,鸡肉剁成2cm的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蒸碗内,把牛膝片摆在鸡肉的面上,火腿丝和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人蒸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蹄筋熟烂后,立即出笼,拣去姜片、葱节,调味后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6、天麻蒸鲤鱼
原料:天麻30g,川芎、伏苓各10g,鲜鲤鱼1条(1500g),清汤、调料各适量。
做法: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将川芎、伏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将天麻放人泡过川芎、伏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将天麻片放人鱼头和鱼腹部内,置盘中,然后放人葱、生姜,加入适当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欠,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降压去湿,祛风强肾。适于高血压患者。
7、山药鱼片
原料:鱼肉片400-600g,山药20-30g,青萝卜200g,葱丝、姜丝、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压成细末;鱼肉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约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锅中留少许油,烧热后加入葱丝、姜丝,拌炒片刻,加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胡椒粉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8、地肤子蒸鱼
原料:海鱼500g,地肤子10g,橘子2个,海带丝、精盐、酱油、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海鱼洗净后,斜划数刀,用少许精盐涂抹好;地肤子加适量水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滤取药液,再加水煎煮20分钟,滤取药液,然后将两次滤取的药液一起倒人锅内,加人海带丝、精盐、酱油、桔子皮丝再用少许水淀粉勾欠,煮至汤粘稠;将腌好的鱼放人蒸碗中,加上葱、浓汤、姜丝蒸熟即成。
功效:增强性功能,防治早衰。
9、莲藕猪脊髓汤
原料:连骨猪脊髓500g,莲藕250g,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莲藕洗净,切成厚片;猪脊髓洗净,入沸水中氽烫后捞出,沥干水分。将猪脊髓与藕片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炖约150分钟至熟,捞去葱段、姜片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补髓。适用于陈旧性腰肌劳损所导致的腰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症的辅助食疗。
10、牛内红枣汤
原料:牛肉250g,红枣20g,精盐、料酒、姜片、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小块;红枣洗净。将牛肉块,红枣同人砂锅,加清水适量,放人料酒、姜片,炖至牛肉熟烂,加入精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中益气。
四、冬季节气习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习俗,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而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
1、祭祀祖先
俗话说,“冬至如年”。据考据,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而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2、吃汤圆
而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潮汕地区称冬至为小过年,并以此节来祭祀祖先,并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
3、吃馄饨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4、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5、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6、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