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到,百花开,万物兴,好运来!

大家好,明日立春,是请锦囊的最佳时间,还没有请锦囊的朋友不要忘记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代表着“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春季的五行属性是“木”,木的生理特点为“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点。这个特点跟五脏中的“肝”的功能特点相似,肝具有调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所以春季是护养调理肝脏重要的季节。今年是甲辰年,木意更浓,调理肝脏就更重要了。

不过本期我们就不聊养生了,大家知道重点护养调理肝脏就行了,我们聊一聊关于立春习俗的一些有趣故事。

打春

立春有“打春”的习俗,也叫“鞭春牛”。过去人们会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当天用红绿鞭抽打,这种习俗活动称为“打春”。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打春牛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打春牛的习俗传播更广,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打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比如一些地区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关于打春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那年的春天非常寒冷,而且时间持续时间很长,立春都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还未看见发芽。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定会变成大灾祸。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谁送得早重重有赏。结果第二天,就有两人找到了发芽的树枝,并送到了衙门。知府见后大喜,认为这是送来了吉祥,给予了两人奖赏,还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

很快又过了一年,正月初一立春那天,送树枝的两人再次拿着发芽的树枝送到衙门。这一次,两人一个拿着锣,一个拿着鼓,然后站在衙门门口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着编好的歌谣,一阵热闹。知府格外高兴,再次给了两人重赏,他俩的事情也传遍了十里八乡。

第三年,百姓们都仿照送树枝的二人,成群结队的,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的去衙门报春。知府见百姓们这么热闹,也是非常欢喜,但是面对这么多百姓也拿不出那么多赏钱,于是就对百姓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此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

当晚,知府举办了盛大晚宴,与百姓们一同庆春。从此之后,打春、报春的习俗传播各地。

咬春

咬春又叫啃春,也是立春节日的经典习俗。唐宋之时,咬春习俗逐渐成形,吃春盘之风日益盛行,春盘在描绘春日的唐诗宋词中可谓俯拾皆是。杜甫的《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过去“咬春”就是吃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没有例外,关于咬春也有着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立春之前,有一个村庄里的百姓正准备进行迎春神的仪式,谁曾想突然间爆发了瘟疫,村里所有人都染上了怪病。

这种病的症状很奇怪,患者如同醉酒一般疯癫呓语,而且浑身没有力气。就在立春的前一天,有一位道士来到村落,他发现村里万籁俱寂,甚至连鸡犬的声音都没有。他就觉得很奇怪,于是来到一户人家敲门,连续叩门许久,都无人回应。

他又在村里转了转,见到了一个中年男子靠在大树下,然后赶紧走了过去。中年男子见到来了一个道士,微微抬了下眼皮,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颤颤巍巍地对他说:“道长赶紧离开吧,村里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得了怪病,莫要传染给你。”

不过道士并没有离开,而是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合眼静坐下来。这一坐就是三个时辰,睁开眼后,道士长出一口气,然后猛地起身,直接跑回了道观。道士当然不是临阵逃跑,而是将储藏在地下的一袋萝卜挖了出来,接着扛着萝卜就往村子赶。

此时已是深夜,道士把村民们都叫了起来,说他找到了治病之法。道士让人找到一只大公鸡,拔下鸡毛,插进地里。等到立春交节的时辰一到,鸡毛竟突然动了起来,他赶紧让村民每人啃上几口萝卜,没过多久,村民的疫病竟都痊愈了。原来在立春之时,地气通畅,啃几口萝卜疏通脉络,就可解除瘟疫。

瘟疫解除,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百姓不会忘记那位道长,更不会忘记治愈了他们的萝卜。从那以后,人们都会在立春这天咬几口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个“咬”字,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情怀,更是心底埋下的一种韧劲儿。

立春到,百花开,万物兴,好运来!

扫一扫手机访问

立春到,百花开,万物兴,好运来!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